资讯 热点 聚焦 探测 工具 行业 公司 行情 市场 招标
您的位置: 首页>资讯 > >正文
2023-08-19 01:02:06 来源:第一心理

转眼又是一年毕业季,无论学生时代的生活多么辉煌和惬意,毕业找工作都是我们走向社会、脱离稚气的第一步。

曾经初入校园的时候,不谙世事,怀揣着内心对于未来的憧憬、肩负着父母的殷殷期盼,希望毕业之后能够在职场上施展拳脚、大展宏图。

但毕业的时候,却被眼前的景象吓傻了眼,想要留在大城市打拼,却面对着疯狂内卷的浪潮打了退堂鼓,想要回家安于一隅。


(资料图)

与自己专业、学历相称的工作岗位却寥寥无几,于是年轻人们发展出来了一生新型的生活方式——“即不上班工作也不伸手要钱,‘新型啃老’的理念之下,3000块钱能够活一年。”

我的来访者许阿姨,家中的儿子正是贯彻“新型啃老”生活方式的年轻人之一,许阿姨的儿子毕业于浙江的一所重点高校,儿子从小就性感内向,

不爱与人交际,但唯独钟爱学习,成绩也一直十分优异,在儿子考入大学之后,许阿姨一家都对他寄予了厚望。

但没能想到,许阿姨的儿子在大学期间将大量的时间都用在了打游戏上面,因此成绩也只达到了堪堪能够毕业的程度。

毕业之后也辗转了几份工作,但对专业性、技术性有要求的工作他不能胜任,便只能去尝试一些销售、助理、文员的岗位。

但哪怕是这些工作也并不轻松,一些岗位要求凌晨12点打电话接待业务,还有一些岗位动辄要求周六、日出差,陪客户喝酒,工作了两年下来,

许阿姨的儿子发现自己非但什么也没有学到,没有一丝长进不说,身体还变差了不少。

因此,在今年年初,许阿姨的儿子选择回到家中,尽管口头上说着要备考公务员,但转头便躲进了自己的房间里,每天就是睡觉、点外卖、打游戏。

这样在家零零碎碎过了半年的时间,许阿姨发现儿子几乎没怎么管自己要过生活开销,许阿姨自己也算了一笔账,儿子这样在家赋闲,那么一年3000块钱左右就可以吃饱喝足。

但哪怕是这样,儿子的这种状态仍旧让许阿姨感到十分地焦虑和失望,许阿姨看到儿子浑浑噩噩的模样内心十分心疼,但同时也十分焦急,内心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其实与许阿姨的儿子有着相同现状的年轻人并不在少数,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 2023年4月我国毕业生的 失业率高达18.2% ,创下历史数据的新高。

这类年轻人,他们主动退出社会竞争,逃离城市、躲回家中,没有社交,日常的开销也只用于维持生存,在网络上,这一类人被称为“蹲族”。

而站在行为心理学的角度,这一类年轻人的行为被称为“隐蔽青年症候群”,他们的突出特征之一就是自我封闭。

这种心理意义上的“自我封闭”不同于一部分人能够通过积极独处为自己“充能”的调节方式,作为“蹲族”的他们,回避着一切社交活动和社会关系,被自我价值感的缺失、生活的无意义感、无目标感、迷茫感主宰着生命。

正如心理学家凯思·柯林斯所言:“把自己封闭起来了,风雨是不会进来了,但同样阳光也照射不进来。”

这一类年轻人内心充斥着由于自我理想无法实现所导致的巨大挫败感,与社会脱节之后的孤独感和恐慌,以及对自我状态的不甘心和羞耻感。

“我好像总是擅长让人失望”、“我一直以来社交能力都很差,害怕与人交往”、“处处碰壁是什么滋味,你知道吗”、“父母从来也理解过我,我也求被别人理解了,

我只想一个人自生自灭”等等,这一类过着“新型啃老”生活模式的年轻人, 言语中是几乎相同的自我责备和自我贬低,无疑他们是处在心理疾患之中的。

这些悲观、负面的内心思维在心理学上也被视作是“内在活力的表面丧失”, 他们像是一头被困在钢筋水泥组成的高楼大厦间的困兽,饱受内心自我冲突的折磨。

而这种“新型啃老”生活方式的萌生,我们能够看到,不仅仅只是个体的责任,同时也有社会和环境的因素存在,同时在我们的教育当中一直缺乏的就是对于年轻一代的“失败教育”。

当年轻一代被自我归咎的心理缠绕,产生了退缩和自我逃避的心理,也就是“新型啃老”的心理根源。

标签: